競爭環境下練就獨善其身 談合作

簡.不簡單
·
·
IPFS
·
上國中是為了上高中,上高中是為了上大學,彼此都是競爭對手,已取得個人成就為目標。身為海島國家,出口導向,在教育中卻沒有導入分工、專業、合作、信賴的思維,真是可惜。

在【塔木德親子財富課】書中提到:

虎之霸有「膽大妄為、毫無顧忌」的意思,由七種精神組成:勇於冒險、目標導向、打破形式、從失敗中學習、融合與合作、堅持不懈、提問的權利。如果孩子們能夠將虎之霸精神內化在心中,就能成為優秀的人,可抓住擁有財富的機會。

「融合與合作」在韓國教育制度中難以體會,因為為了考上好大學,連同班同學也是競爭對手,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孩子很難以開放的心態與他人相處。因為彼此都是競爭對手,所以從青少年時期就獨善其身,已取得個人成就為目標。在這種教育制度下,很難培養與他人融合、合作的能力。

一致同意的危險性

韓國人很喜歡「一致」。全體成員都同意的意見,就是「正確的意見」,大家欣然接受並遵守。但猶太人卻相反,有句俗語說「三個猶太人聚在一起,會有四種意見」,可見猶太人習慣提出各種意見,對別人的意見也持開放態度。

要說猶太人的教育是「從頭到尾的討論」也不為過,討論是為了「在彼此不同的下合作」人與人之間既有同貫性也有異貫性,如果只看同質性而合作那麼之後暴露出異質性時就會發生問題。討論式教育是為了理解彼此的差異,並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合作。

但是韓國的學校教育並不重視討論,所以雖然學習實力位居世界前段班,但在合作方面的能力卻顯得很薄弱,對合夥創業的意願也不高。

-

台灣的球隊打不起來,比賽不好看,會不會也是因為從小教育只想到自己呢,沒有團隊的認知。我在大學時,有次學校分組活動,組員想要團隊進行在最後發表時要求老師不要論工作分配 看分數,可見學生有多想推翻制度。

台灣夜市常常看到賣的東西都雷同,沒有特色,因為很多人認為有錢賺就進去,結果變成紅海競爭。我自許在這年代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你有甚麼價值,跟別人不同的差異,品牌化,公司的願景、使命、價值觀

放大你的差異性,有甚麼別人沒有的,為何當初要做這件事

回到問題的本質,先找客戶挖掘痛點,然後開發產品 最後找通路

黃金圈,本質思考What(是什麼)>Why(為什麼)這件事發生的根源>How(怎麼辦)


人因為「不同」才精彩

現在經濟是以分工合作與專業化為基礎。若是因為自己國家需要,全部都想自行生產,根本就不合乎經濟效益。放棄缺乏競爭力的領域,將有限的資源全力投入在較具競爭力的領域,精進該領域的技術並藉以提升競爭力會是更明智的選擇。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企業必須努力提升更高的利潤,支付龐大的費用購買新機械,生產比競爭公司更便宜的物品,或是以相同價格製造出品質更棒的產品,還要支付龐大的研究開發經費研發新商品,因此企業競爭的結果就是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 在學校競爭是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只顧著自己不叫切磋琢磨!並不是為了分出高下而競爭,是為了一起進步而競爭。

切磋琢磨和競爭的差異在於競爭的對手都是自己的夥伴。表面上看起來與競爭無異,但目的並非決定勝負,而是為彼此帶來良性刺激以利成長。

但在學校的競爭環境下,上國中是為了上高中,上高中是為了上大學,變成單一思維呢,考試制度彷彿事情都有標準答案,應該以開放式問答來幫助思考。

  • 不想請教別人,怕被人覺得不夠厲害?怕佔用人家時間,不想交流?

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聆聽別人的意見都很重要

因為覺得「沒人了解我」而難過,因此關在自己的殼裡。不過,既然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如果你只是在心裡想,並沒有說出口,別人當然不知道。

並非只有你會擔心「如果自己的想法遭到否定該怎麼辦?」每個人都曾為此感到不安,但是為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你必須勇敢克服這樣的不安,並且說出自己的真心話。

一件事要想成功,靠的不是個人意志力,而是靠你的夥伴,你的隊友,團隊作戰才是王道。

真正的獨立,不是自我安慰、自我鼓勵,而是可以柔軟,可以信任別人和適當求助。

  • 社會用金錢價值去衡量一個人,找到自己的價值

一個公司或者一個部門就像人體,需要各個器官配合。每一個人都有價值,你不能說你是一個好肝,就能決定這個人可以活著,得心肝脾肺每一樣都健康,才能好好活著。

在地球上,沒有真正的事不關己,所有的生命都暗含聯繫。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會走得更遠。孤芳自賞固然有勇氣可嘉,哪有惺惺相惜來得那麼動人。

每個人都帶著目的找尋自己的圈子,因為圈子裡有達到這個目的的各種資源,身在圈中的每個人都能獲得更強烈的回饋,這就是圈子的力量。

媽媽育兒的辛苦也是有價的,解決很多問題、預先排時間,訓練「反應速度」會成為未來工作的一大助力,因此不要自卑。

找到自己的價值,找回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

滿足內在幸福的需求 讓原本的路走得更遠

推薦文章:《你很棒!看見過程中的價值=努力 不被現實屈服

  • 習慣獨立做事,討論與合作的事顯得生疏

成功與失敗是無數習慣匯聚在一起形成的產物。就像有維持身體健康的習慣、功課好的習慣、人緣好的習慣,當然也會有賺錢、聰明消費等致富習慣。

為合作而討論與辯論的技巧

韓國的孩子長大要進入跨國公司並非易事,即使進入也很難適應,因為在「合作」這方面比較弱。韓國人習慣獨立做事,少透過眾人討論並合作的事顯得生疏。在賺錢能力方面,「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品德。服務和產品要「一起」生產,讓消費者「同意」購買,企業才會賺錢,所以在經濟活動上生產者也是另一種「合作關係」。

錢來自討論與辯論中

為解決問題認真不懈的態度、未尋找答案不斷思考和挑戰各種可能的心態。

討論和辯論是生活的武器,孩子可以藉此與他人交流想法,理解彼此的差異,創造更圓滿的合作機會,而透過合作,可培養創造經濟價值的獨到慧眼。

如果訂了兒童報紙或刊物,只是強迫孩子「每天閱讀」,這樣一點效果都沒有。現在對於電玩和影片更熟悉的孩子父母應該結合孩子關心的主題來進行引導。

如果孩子喜歡玩遊戲,可以從遊戲公司會得到多少利益、對社會又會帶來甚麼影響,遊戲中的角色、武器、服裝造型、技巧等話題,先引起孩子的興趣再慢慢深入討論。

參與孩子的世界、在他的世界中引導討論和辯論,這是父母可以做到並得到效果的方法。


學生時代所有的學業和考試,都可以透過一個人的努力完成,但職場不可以。


凡事先替他人著想、理解對方並不容易,我們每天與很多人見面、討論、產生矛盾、和解,社會生活就是如此,而這也是孩子長大之後必須面對的,所以父母應該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努力理解對方,建立開放的態度。

父母如果能真心認同孩子的情感和行為,深入理解他們,孩子才能學習去理解他人,培養共鳴能力。

「如果你是爸爸,你聽到剛才你說的話會怎麼想?」「如果你是媽媽,你會買那個東西給自己的小孩嗎?」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引導孩子跳脫自我中心的觀點,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

共鳴能力是透過健康的互動產生的。現在很多孩子沉迷於手機和電腦遊戲,缺少與人的互動,因此應該與孩子「面對面交流」,那些在電子產品尚無法感受到的情感、表情、對話才能提高共鳴能力。

學會借力與合作,往往比單打獨鬥更有效率。工作的實質,就是透過合理分工和資源分配,共同完成團隊目標。溝通和合作能力,是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項能力,不要讓它成為你最大的缺點。

凡事靠自己,這是病,得治。做事靠自己當然沒錯,錯就錯在「凡」這個字。一個人提升自我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自主,二是求助。無論你在哪個領域,從事什麼行業,都需要和別人不斷合作,你要學會主動求助,尤其是要尋找能夠和自己優勢互補的群體。

相信團隊的力,才能帶來更大的個人成功。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擁有一個台作無間的團隊,是個人能力最好的放大器。

  • 一定要砸大錢打廣告,才會有轉換率?

三豬小豬的故事給我們的經濟啟示「努力做出合理的選擇,讓些許的成本帶來龐大的滿足!」

三隻小豬蓋房子是生產活動,在進行生產活動錢,三隻小豬必須決定「該如何生產」。朱大哥和二哥都沒能做出合理的選擇,稻草和木頭都是在天然資源。為了睡覺、吃東西不願意到比較遠的地方,而是選擇能輕易取得的資源。

反之豬小弟的選擇很合理,需要時間、努力與技術卻能建蓋堅固的房子。但不是最棒的選擇,如果是以「為了獨立生活而建蓋房子,為了遠離大野狼造成的危險而保護生命與財產」為前提的重大問題時,最合理的選項是「分工合作」,齊心協力一起工作。

如果一起蓋房子

1.只要結合力氣大的兩個哥哥的勞動力,就能建蓋比豬小弟自己蓋的房子還要大、更堅固、更舒適與更安全的房子。

2.可以防止資源浪費。稻草屋和木屋被擊垮,珍貴的資源就這樣不見了。

*透過分工合作克服危機

合作是指多數人或團體互相幫忙進行某件事,個人、企業或社會成員若想合作達成目標,需要具備幾個條件:

1.成員的想法必須一致。有想共同完成的夢想,必須共同擁有那個夢想。就能互相理解與信任對方

(有人不承認學校的價值、有人不承認民間證照的價值。認為他不能轉換為雇用關係,【效益】降低。大學畢業滿街是,世界不認識你,有種種的歧視,既定印象在路上阻礙著)

2.各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才不會造成他人的困擾,而且能互相合作達成目標。

3.要有優秀的領導著。由於合作是聚集不同個體形成的組織能力,當然要由優秀的領導著好好帶領。

*一加一形成二以上的加乘效果

有人說「在這個世界上是無法獨自生存的」如果回到一切都要靠自己解決的自給自足的經濟,那就另當別論,但獨自一人要在現代社會中生存是不可能的。另外,合作順利就能獲得協同效應。

協同是指「一起共事」的意思,協同效應是指「透過企業的組織或個人之間的相互作用,能發揮更大效果的現象。」

簡單來說,1+1=2,當超過此一數值時,透過合作讓彼此的利益增加,就稱為協同效應。

*合作與分工

合作使指結合彼此的力量工作,但在現代經濟活動中,可說是「分工的總和」,合作與分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分工是把一項勞動過程分個的部分,由多個人分別負責各個領域工作,分工是以合作為前提的生產活動。

*互相依賴

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國家間之所以會形成生產品的交流,是因為每個地區或國家生產的商品不一樣。農村生產的農作物、漁村生產的海產、山村生產的木材與藥草、都市的工廠生產的產品若是能形成交流,彼此就能互相幫助。

協同效應也就是加乘效果的意思,合作就能發揮相當龐大的力量。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簡.不簡單職場新人 致課業壓力摧殘下沒什麼想法的人 擺脫迷惘 掌握自己的人生 社會創新|永續發展|翻轉教育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0388927196&mibextid=LQQJ4d 合作/讀者通信請洽:[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5-[COP綠區]借鏡-人人可參與的校外教學場域

2024秋-北海道9日自由行~札幌、星野TOMAMU、美瑛、旭川

了解經濟、金錢教育
17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