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夢想勒索》:大人的善意,年輕人的絕望

觀影囈語
·
·
IPFS
·
當今我們的教育鼓勵年輕人追求「夢想」,同時致力於創造「選擇」的自由,讓年輕人可以像填大學志願一樣,為迷茫的人生藍圖制定「遠大」的目標;然而,正是因為這種充滿善意的舉止,反而令「夢想」二字聽來充滿壓迫。這樣弔詭的現象,在作者高部大問的這本《夢想勒索》被尖銳地提點出來。


作者:高部大問
譯者:葉廷昭
年份:2021年
國籍:日本

當今我們的教育鼓勵年輕人追求「夢想」,同時致力於創造「選擇」的自由,讓年輕人可以像填大學志願一樣,為迷茫的人生藍圖制定「遠大」的目標;然而,正是因為這種充滿善意的舉止,反而令「夢想」二字聽來充滿壓迫。這樣弔詭的現象,在作者高部大問的這本《夢想勒索》被尖銳地提點出來。

本書非常有趣,作者開頭就直接轉達時下高中生的想法──拜託大人們不要再鼓勵年輕人追夢。這個想法聽起來非常刺耳,好似這些高中生不想努力,但有趣的是,作者彷彿預料到大人們的責難,開始逐點擊破大人們自圓其說的善意,接著提出一個有點反直覺的觀念,也就是「沒有夢想也能生存下去」。

說到這裡,本書非常強調「大人」與「年輕人」的對立,雖然作者沒有明確指涉年齡之類的條件,但我認為作者想強調的差異,就在於「是否有受到夢想感召」。

不過,「是否有受到夢想感召」不等於「是否實現夢想」,因為有非常多的大人其實沒有實現夢想,但仍然鼓勵年輕人追求夢想。於是,一個疑問浮現──「為什麼沒有實現夢想的大人,依然鼓勵年輕人追夢呢?」

作者提出了兩個我認為很有趣的看法:

第一,最愛鼓勵追夢的職業──老師,本身就是成功實踐「夢想」的人。

由於成為一名「合格教師」,需要從大學時期就開始培訓,並且經歷實習、考取教師證照、應聘學校等關卡,因此會成為老師的人,很多是從小就立定志向,並且築夢踏實的人。然而,當老師們相信夢想的力量,甚至歌頌夢想的偉大時,對於還在探索自我的學生來說,很可能就會變成一種壓迫。

第二,發展職涯教育的內在動力,被教育體制包裝成「夢想」。

由於政府把人生規劃的重責大任交付給學校,讓學校老師必須幫助學生找到未來的方向,而找到未來方向的最簡單方式,就是讓學生選擇未來期望的工作。可是,又因為老師不忍用成績限制學生,因此老師改用「夢想」引導學生,讓學生可以直接面向自我。但同樣地,當學生對自我缺乏認識之際,這種善意同樣可能令人窒息。

綜觀以上就會發現,「老師」這一類大人,其實是最善於用「夢想」壓迫年輕人的存在,但這些老師之所以要如此,是因為政府把人生規劃的責任轉嫁給老師,讓老師只能拿出自己相信的價值,用這樣的價值嘗試幫助年輕人。

於是在經歷這些循環之後,有些年輕人相信了夢想,而且成功實踐夢想,成為相信夢想的大人;有些年輕人相信了夢想,卻變成沒有辦法實踐夢想的大人,所以他們怪罪自己、家庭、社會、現實、機運等因素,然後繼續鼓吹夢想的價值;最後還有些年輕人,因為相信了夢想,但自始至終都找不到夢想,變成永遠被這個價值所束縛的大人,沮喪地過生活。

這種因為善意而導致的悲劇輪迴,正是作者亟欲點出的弊端。

因此,當年輕人還是找不到夢想,或甚至已經成為大人,卻還沒辦法找到夢想的時候,作者鼓勵大家先專注在自己熱衷的事物,相信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意義,便不必執著去追尋夢想,更何況「沒有夢想也能生存下去」。

至於愛鼓勵追夢的「大人」,作者則勸誡他們,別再盲目地鼓勵年輕人追夢,也別再主動提供建議或機會,讓年輕人產生選擇焦慮,只要做好自己的事、過好自己的生活,年輕人就會看著大人的生活方式,進而思考人生、找到方向。

後話:

讀完本書,我不免會覺得作者某些觀點有些激進,但一想到十八歲的我,我又忍不住想支持作者為年輕人發聲的決心。我相信「夢想勒索」確實存在,它的存在因應不同人的生命際遇,可能很顯性,也可能很隱性,但問題就在於,當「夢想」被社會塑造成構築自我認同的重要條件時,就有戕害身心的弊端。

但願日後我不會急著鼓勵年輕人追夢,而是先用心過好自己的人生。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觀影囈語電影系畢業生,喜歡分享觀後感想、推薦片單、電影知識。電影院是最適合睡覺的地方。請大家跟我一起半夢半醒看電影。#離開電影院之後 ✉️ [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電影】《小雁與吳愛麗》:恨在我心底的名字

【電影】《我心裡的太陽》:不可言說的陰柔氣質

我的故事筆記(2):角色、主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