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內到外地「成為自己」:創意小學「人生意義週」案例】

教育共享
·
(修改过)
·
IPFS
·
「我」字丟了一撇,成了「找」字。你的人生中,那一撇代表甚麼?商人說是金錢,政客說是權力,明星說是名氣,軍人說是榮耀,學生說是分數。寫好一個「人」字,只需兩劃,但想好好做人,卻要一生。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孩子積極踴躍參與四天的生涯教育週

「我」字丟了一撇,成了「找」字。你的人生中,那一撇代表甚麼?

商人說是金錢,政客說是權力,明星說是名氣,軍人說是榮耀,學生說是分數。

寫好一個「人」字,只需兩劃,但想好好做人,卻要一生。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在今年六月,聯同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為六年級畢業生舉辦了一個別開生面、新奇有趣的四天生涯教育週,目的是希望跟即將升中的學生,通過探索「人生意義」這個課題來想像、設計及追求自己想過的人生,從一個更寬廣的視野及角度跟孩子建構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涯之旅。

是次活動從「探索人生意義」,到「設計個人生涯」,有別於較重職業導向的生涯規劃,反而提供不同場景及以多個主題體驗活動,讓學生反思「我是誰」、「我想成為誰」、「我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從而帶出「在有時限的人生,活出不受限的人生」之生命信息。


「我是誰」、「我想成為誰」

活動期間以多元媒介刺激及鼓勵學生思考

哲學家經常思考人生的意義,以兩位哲學家的想法為例:

  • 法國哲學家布萊兹‧帕斯卡 (Blaise Pascal):「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誰,就只能盲目地過生活;了解自己為何而存在,才是此生真正的目的。」

  • 荷蘭哲學家巴魯赫‧史賓諾莎 (Baruch de Spinoza):「人生唯一的目的就是成為自己。」

歸納兩位哲學家的想法,要掌握人生的意義,除了要知道「我是誰」外,還要問自己「我想成為誰」?

  • 關於「我是誰」:現在的你,到底是誰?我們怎樣「命名」自己,將決定我們如何對待自己。以教育界為例,稱呼自己是「老師」,與稱呼自己是「教育家」,兩者有分別嗎?

  • 關於「我想成為誰」:現在的你,是你「想成為的自己」,還是「別人眼中的自己」?如果你的答案是「想成為自己」,不想成為任何人,並想要活得更像自己,你認為自己幸福指數會否有所不同?

然而,我們要怎樣知道「我是誰」?又要如何知道「我想成為誰」?


由內到外地「成為自己」

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林秋霞老師 (左) 與學生互動

國際知名創新、創造力與人力資源專家肯.羅賓森 (Ken Robinson) 提出四個關鍵問題,能讓我們找出自己要過的人生:

  • 關於天資:甚麼是你真正的力量所在?

  • 關於熱情:哪件事讓你永遠充滿活力?

  • 關於態度:你讓際遇左右生命,還是用態度創造未來?

  • 關於機會:如何為你的熱情找到實踐的管道?

在「成為自己」,追尋想過的人生路上,持續向自己提問是一個必經歷程。問對問題,就解決一半的問題,舉例如下:

  • 我想要甚麼?

  • 我想過怎樣的生活?

  • 我喜歡做甚麼?

  • 我擅長做甚麼?

  • 我可以做甚麼?

  • 我現在覺得活著有意義嗎?

  • 我做甚麼事會覺得活著有意義?

透過「由內到外」的提問,深入認識自己,重新發掘自己內在的寶藏,以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有助自己走在成為自己的道路上。

蔡碧蕊校長 (左) 與吳滿堂副校長 (右),一直致力推動校內生命教育的發展

校方認為,生涯教育的關鍵是通過認識自己的內在,從而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外在環境。

  • 內在方面,先要認識自己的個性,例如個人是外向或內向的人;思考時傾向靠直覺或實質證據;喜歡提前準備或較即興隨性;關注及在乎哪些價值觀、人事物等

  • 外在方面,不同的知識、技能;為自己設立短期、中期及長期目標;計劃合適自己步伐的時間線定期反思和修訂;終身及持續地學習等


孩子眼中的「人生意義」

活動提供不同場景,讓學生以多元途徑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一般對「人生意義」的理解為:

感到自己的人生有價值,並能全情投入在其中;明白及相信服侍他人,比單單關注自己更為重要;會主動作出行動讓人受惠,來實踐正向的人生意義。

這反映「人生意義」,除了關注個人「成為自己」外,惠及他人的「利他精神」亦相當關鍵。


小六孩子如何看對成人來說,也相當艱深的「人生意義」?

1. 不會重來的時間

  • 6A蕭鈞而:珍惜活著的時間

  • 6E明靜茵:人生只有一次,錯過了就無法重來一次,人生是需要盡情享受的

  • 6E蘇晨杰:一場漫長的旅程,充滿快樂、挑戰、成長、情感,每一刻都值得珍惜的

  • 6E鄺嘉瑤:人生是我們的一生,記錄著每一天的生活、感情、事物和生死。但不能返轉頭,卻能讓我們珍惜珍貴的回憶


2. 獨一無二的一次

  • 6B肖美儀:人生只有一次,我的人生會嘗試不同的東西,活出屬於我的獨特人生

  • 6C黃灝軒:帶著靈魂,一起體驗這個世界的一次經歷

  • 6D莊允熹:給人一次機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6E賴文軒:要珍惜身邊的一切,要追求自己的喜好和火花,人生只有一次的機會

  • 6E鄧斯桓:每天可以一模一樣,也可以獨一無二。每天有風吹,有朋友陪伴,每一刻都獨一無二


3. 生活中的各種小美好

  • 6A林潤俊:生活的小瑣事

  • 6B萬品萱:可以做很多美好的事,可以自己努力做一些事

  • 6D王梓晴:一點小事也可能是人生意義,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便是人生的意義

  • 6A蘇幸鈴:由不同小事所形成的大事

小六學生發揮創意,自製「老師,選我!」的大紙,希望吸引生命教育導師邀請自己組作答


4. 是體驗也是考驗的經過

  • 6D周映琳:人生,是我們的體驗,也是一個考驗,有著不一的經過

  • 6D覃宸曜:以真實的感受去享受,在苦中嘗試快樂:去哭,去笑,去享受

  • 6E崔本澔:充滿回憶、充滿失落的時候。由一出生到老年,會經過悲傷、難度及樂趣的時候

  • 6E周梓榆:“The Experience” ——feelings, living and love

  • 6D楊穎熹:要經歷挫折才算是人生


5. 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整

  • 6E譚雅柔:要感到快樂。要是這一生沒有感到快樂,便不叫一個完整的人生

  • 6E郭汶菁:一段活著的時間,你會經歷很多事,從而慢慢成長,是一個可以做自己的時間。真正的人生,至少需要一輩子的時間才可以明白一點


6. 快樂地享受每一個小日子

  • 6B陳顯武:人生一定要成功?失敗?不!人生也可以是普通的,只要你快樂就好。人生的快樂不一定是成功,失敗中站起來也是成功

  • 6B曾芷瑩:我自己享受我的生活,不管是平淡的,還是崎嶇的生活,都是我的經歷,只有我自己擁有

  • 6B陳加朗:enjoy every second

  • 6D周曉陽:快樂比「火花」重要。「火花」不代表人生夢想或人生目標,你對那件事很享受,而那件事就是你的「火花」


7. 做自己想做的事

  • 6A陳敬樺:人生自由的,人生就是用來追逐自己的夢想

  • 6A林可霏:做自己想做的事,有自己的火花

  • 6C蘇芷鈴:做自己想做的事,讓自己有動力活著

學生真情流露,向班主任獻上深深的擁抱


8. 做有趣及有意義的事

  • 6A張富滔:做很多有意義的事,追求自己的目標,努力前進,令自己的人生不會索然無味


9. 充實及自己喜歡的生活

  • 6D張雅淇:活得充實,每天快樂,一個自己喜歡的生活。為了進步和有不同回憶而生


10. 不用按部就班的

  • 6B楊子淇:人生是可以不用按部就班,可以隨心所欲,完成自己的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過不用被人定義的人生


11. 欣賞自己地活著

  • 6D王柏濤:我們好好地欣賞自己,好好地活下去

【仲夏夜之「夢」】最後一天,師長以祝酒儀式,祝福應屆畢業生「人生精彩,飲得杯落」


12. 不同面向地活著

  • 6B溫悅琪:人生是生與死,人生是開心與傷心,人生是按著自己的想法去活,人生是隨時可以快樂的、開心的、傷心的好好活著

  • 6E王譽淇:人生是每個平凡又不平凡的事組合而成的;人生是短暫有限但又十分精彩。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活出自己的人生

  • 6D尹淽齊:人生是甚麼?我也不知道,人生對任何人而言都是不同的。可能是讓你快樂的事,可能是人生目標,亦可能是夢想。對我而言是快樂,這是一種虛無的東西,但沒有快樂,人生又有甚麼色彩?

  • 6E祁蔓喬:人生是平凡的生活,是夢想,是態度,是不斷學習,是追求,是失敗,是成功,是待人接物

  • 6E林鋭熹:No one knows人生可否再來一次,因此我們要好好活下來。做人並沒有說一定要做甚麼或不做甚麼。既然你不知道可否再來,就更應該珍惜,好好活在當下。那麼,就去追尋你的夢想吧!

  • 6D陳曉柔:人生要經歷生老病死、只有一次機會。過了一秒,就已經是過去了。人在世上的一生是很短暫的,我們人生的起點才剛剛開始。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有意義的,機會是自己爭取的,「火花」不是人生目標,是喜好、個性、興趣等。每個人的「火花」都不一樣,人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13. 自設的人生方程式

  • 6D梁弘熙:美好事情 > 夢想;夢想 ≠ 人生的火花,但 = 美好的事,亦 = 陪伴/成長/享受


14. 看到光的地方

  • 6B雲子祈:很多崎嶇的路、經歷生老病死、不輕易放棄、失敗後仍看到希望的光

【小六主題週:仲夏夜之「夢」】——「人生,如夢初醒」


對於沒有航向的船,任何風都不是順風。因此,找到人生的方向——心之所向的方向,有助我們成為真正想成為的自己,持續地做真心喜歡的事,並一點一滴持續累積自己的實力。

期間,內心那份喜樂之情,不是一時三刻,更是一生之久。

這是這班孩子教懂我們的事。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教育共享Sharing Education (教育共享), 啟發自一個法國的古老故事《石頭湯》。 從煮石頭湯的過程中,讓人們學習互相分享,互補不足的美好; 當付出愈多,得到的也愈多,快樂也在不知不覺中傳遞給身邊人。 我們相信: 1. 相爭不足,分享有餘 2.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3. 愈跟人分享,擁有的愈多 4. 從分享中獲得真正的快樂 5. 生命,因樂於分享而豐富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每一次挫折,都是生命系統的升級:小學「挫節」體驗週案例】

【中文科裡的生命教育實踐:鳳凰木下的回憶】

【通往幸福的路上,回歸教養的初心:幸福失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