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哲學」何以爆紅

哲學開箱文
·
(修改过)
·
IPFS
·

Threads的「聊哲學」突然爆紅。

原文很簡短:「想找一個人討論哲學、社會議題、電影情節,男女都可以,不過這世界應該很少這樣子的女生。」 (以下簡稱原作者為H)

這引來眾多留言撻伐,甚至被轉到FB大肆嘲弄一番。發生了什麼事?

普信男何以橫行

FB社群關心的主要是:有些男性如何自信爆棚,甚至靠有意無意地貶抑女性,來突顯自己似乎很懂。

畢竟大家一般會覺得,真正想「聊哲學」的人,根本不會在意對方是男是女。 所以許多留言指出,H格外強調性別,根本就是別有用心:

「只是想找個能附和他、欣賞他、崇拜他,各種條件都不錯的女生。」

「最好還能說他懷才不遇、多點打扮一定很帥、多個機會一定飛天。」

也有人強調H的「優越感」:

「用一個清清淡淡的語氣來包裝自己的男性優越感,就沒想過這樣的女性存在,但就是不想跟你聊天嗎?」

「『我的想法比妳正確』,能不用這種思維跟女生平等對談的男生太稀少。」

甚至出現了這樣的人格剖繪:

「就是個透過賣弄哲學、社會學、性別理論,來建立求偶自信的說教仔。」

很難判斷這類「普信男」或「說教仔」比例多高。但無法否認的是,這給很多人的生活經驗(尤其是不太舒服的那種),提供了一種確切解釋。

這類說法,如今在網路上已不少見。

喜歡哲學的女性偏少?

當然,H也極力為自己辯護,拿一些數據出來說男女差異存在,並宣稱自己莫名其妙被當成貶抑女性的罪人。

這個情況讓我聯想到著名經濟學家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擔任哈佛大學校長時的失言風波。

簡而言之,有人問他為什麼在學術界,男性的比例遠高於女性時,薩默斯拿出了一種數據。

用很粗略的方式講,在能力曲線上,男性的分佈是大好大壞,特別強和特別弱的比例比較高;但女性的分佈狀況比較平均,特強特弱的比例都不高。 由於學術界需要的是出色能力,所以男性學者的比例會比較高。

他的用詞更學術些,但至少一般人聽來的語意接近如此。 這引來一陣狂暴的批評聲浪,甚至導致了這位校長的下台。

主要理由是,就算那個統計分佈為真,那也一定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的社會文化教育使然。

換句話說,環境因素被徹底忽略掉了。只要當下這個偏好男性的環境,變得更加女性友善,女性學者就會更多更好。

這類論點,也被拿來攻擊H,說H認為「聊哲學的女性偏少」並非實情。就算部分有,也是由於環境對女性不那麼友善,別講的好像女性本就如此。

還有人更尖銳地說,宣稱「想聊哲學的女性偏少」,這本身就是環境問題的一部分。

(曾有一些研究指出,哲學學者的女性比例明顯偏少,甚至相較於其他學科也是如此,譬如曹劍波等《哲學領域女性偏少的現象、原因及其因應策略》,2017。)

所以疲於回應留言的H才表示:「有人一直是來吵架的,一副你就是個罪人給我下跪的態度,我被冒犯了...」

誰更是受害者

接下來,我想先從H的視角說起。

首先,如果採取「男性說教」的框架,受害者顯然就是女性群體,而H很像是這類男性的一份子。

但從H的角度來看,事情可完全不是如此。他認為自己被當成頂罪者,甚至被網路霸凌了。

也許「普信男」或「說教仔」真的橫行,但短短兩三句話被拿去當成首惡典型,我相信這絕不在H的意料之內。

事實上,我曾看過非常類似的場景:2018年,同性婚姻公投案前夕。

那時我還在台中女中、台中一中講哲學課,沒事就翻翻兩校的匿名網路留言版。我發現,男校、女校在這件事上的輿論風向差很多。

女校幾乎一面倒地挺同婚,甚至在台中女中班上,只有一位同學反對,她還承認自己沒有好理由,只是直覺這樣認為。

但是在男校,反同婚的比例超過五成。 但詳細去看網路討論串的話,反方其實分為兩種思路:一是反對同婚合法化這件事,二是討厭正方群體的說話語氣。

因為正方採取的一種論述策略是,把反方言論都說成有意無意的歧視,隱性的或顯性的。

這些高中男生受到震撼教育。他們赫然發現,一些言論如「同性上床好奇怪」、「兩男怎麼顧小孩」,會被說成是不懂、恐同或歧視。 而且還會被瘋狂截圖、轉發與嘲弄。

他們並不否認歧視的存在,他們只是不明白,自己短短一兩句話,怎麼忽然變成首惡典型。

激烈言辭之下,這使得他們產生了幾種認知:

1.自己習慣說的某些話,是會被網路公審的。

2.網路上存在一些人,喜歡抓這些話語來轉發與嘲弄。

3.如果我有某種發言權或投票權,我要站在這群人的對立面。

至少就我所見,年輕男性之所以公開反對同婚,以及同婚公投最終沒有通過,都有這類心理推波助瀾。

至於H會不會有類似反應?如果有的話,我不會感到意外。

很遺憾,在我看來,歷史似乎又重演了一回。

聊哲學是一種技能嗎

總之,我認為「普信男」之類的分析大體無誤,也確實應該關注。但它造成了什麼後續效應,值得再想一想。

最後稍微談一下,我沒料到「聊哲學」成了相當正面的用詞,似乎還被當成是交友(甚至擇偶)的一項技能。

雖然「聊哲學」可能還是小眾用詞,甚至聊些什麼才叫聊哲學,可能也不是特別有共識,但起碼我們會覺得,這是有深度、有品味的一種表現。

我的新書裡有一篇,便是用「文化資本」來解釋交友、擇偶的優勢。 能聊哲學聊得越好,代表文化資本越高,多少也代表世界觀、價值排序、人生藍圖的更加契合。

所以對我而言,「聊哲學」也是一種值得蒐集案例的現象。

此外,我自己看了多則回覆,H蠻認真在解釋自家狀況,也應該是對哲學、文藝等真有些興趣。當然,這些言論是開放給大家自由評論的。

===

#哲學看世代變遷,之1

===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哲學開箱文「你一開始做哲學教育,接著研究哲學故事,最後差點成了哲學笑點。」 哲普作家 台大兒哲中心研究員 國體大兼任助理教授 粉專:哲學開箱文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當經濟被追趕,就有人被時代拋棄

一生應讀一萬本書?

當體制與理想背離,人們就會選擇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