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个人隐私再遭践踏

阿布拉赫
·
·
IPFS

天气很差,世界笼罩在雾霾当中。

今天是周末,不用上班,但一直纠结要不要去陪父母吃午饭。昨天去了,外卖羊肉汤。最近成都突发疫情,神经又都紧绷起来。外卖也不再送上楼,只给放到小区门口,自取,好像历史重演,又回到几个月前。大哥每天在群里发成都疫情,比我还紧张。反而是我要去安抚身在远方的他们。老妈也是,信息渠道有限,情绪就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亲戚打电话给老妈,说成都很严重,让老妈不要出门。我说别听他们渲染,成都常住人口1600万,只不过爆出8个感染者,活动区域还和我们隔着整座城,你只要出门戴口罩,回家洗手,就不会有问题。

但其实我知道,他们可能更担心我。毕竟,我才是不受控的那个。上班、出差,是身不由己,但疫情年还跑去参加马拉松,估计他们忍很久了。

同事估计也忍很久了,只是不说。有天早上大家在办公室一致声讨那个一夜转场三个酒吧的女孩,只有我为她鸣不平。20来岁的小女孩,正是放肆玩耍的年纪。我年轻时也有过一晚转场两三个酒吧这种事,虽然今年是疫情年,但几天前,成都还风平浪静,大部分人的生活,趋近正常状态。像以往每次一样,女孩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疯狂传播,成为众矢之的。即便后来她发文说她的工作就是在酒吧负责灯光气氛,也难消大众心头之恨。

人的情绪好容易被大众裹挟,其实只要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成为那1600万之1,其实是十分偶然的一件事。在这种偶然性面前,大家成为中标者的概率是差不多的,毕竟也不只是酒吧,饭馆、地铁、公交、KTV、医院等地方,也到处都是人,而只要你不是每天乖乖在家自我隔离,都有可能成为那个中标者。而一旦你真的不幸中标,你会愿意自己被如此对待吗?

还有今天上午看一个视频,一个封闭小区有人试图翻墙逃脱,被警察凶狠制服,按倒在地。发视频的人自然是站警察立场,评论也不负所望,给警察叫好的和谴责越狱者众口一词,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人小心奕奕地说也许她有什么要紧的事呢,大家毕竟都是生活所累。

说好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呢?《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这本书里,共情能力会当做区分仿生人和人的重要指标,如果菲利普迪克在写这本小说前看到此间种种,他的这一设定还能那么理直气壮吗?我深表怀疑。

我最后也没去陪父母,自己看了会儿书,又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两天前朋友送了我个半躺椅,放在沙发对面,拿沙发当脚凳,无论读书还是写字,都很舒服。

在读fide介绍的《移动的飨宴》,原本以为,海明威的句子简练,可以读个原版,顺便锻炼下英语阅读能力。谁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只是人物对话简练,其它部分远比我想像的复杂,加上很多人名、地名,还是法语,最终放弃了原版,读回到双语版。Kindle买的正版,之前读的双语读本,基本是前半本一种语言,后半本另一种。这本大不寻常,一段中文之后紧接着英文,像翻译一样。开始不习惯,觉得破坏文章的连贯性,后来习惯了,先读英语,懂了就跳过下一段的中文,不懂再读中文。好在不是强情节的书,可以允许我这样的读法。会感叹,倒底是海明威,流水帐也写得这么好看,我要好好学习,哈哈哈。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阿布拉赫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乡村日记(七)

乡村日记(六)

乡村日记(五)